找到相关内容233篇,用时71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华岩有爱 慈渡众生——记重庆华岩文教基金会会长道坚法师

    院长等职。法师热心佛教、宏法、文化、教育和慈善等事业,有《破山海明禅师校注》、《中国佛教于社会谈论》等著作问世。 ...影响。 是什么因素让华岩文教基金会如此关注社区慈善?道坚法师认为:“一方面,是佛教慈悲救世的精神。佛教慈悲济世、关爱世间,用慈悲的理念感染社会,让人们感受佛教的温暖,也就是感受社会的温暖。另一方面...

    轻 舟 马跃江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290560229.html
  • 般若与禅定

    阐发“缘起性空”之理,以求把握诸法的实相。在宗教实践上,般若经典主张,佛教的目标并不仅限于小乘所追求的痛苦解脱,而是要证悟诸法的究竟实相。般若思想以觉悟菩提作为成佛的标志,...般若与禅定   □ 华方田 《竞争力》 2007年第07期   中国佛教的特质在禅,这不仅由于禅定是佛教的重要组成部分,是戒、定、慧三学中承上启下的重要环节,还因为由此而产生的解脱智慧是佛教区别...

    华方田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550069945.html
  • 原始佛法的真实面目

    原始佛法的真实面目 了解原始佛法的真实面目,有助于我们从根本上把握佛教的真实含义,现在,大乘佛法流行,对所谓小乘的东西,相反很多人不太重视,视之为不了义的说法,其实,所谓大乘也好,秘密...佛教,据学术划分,在印度一般有四个时期: 第一个时期:公元前六世纪——公元前四世纪中叶。这一时期为释迦牟尼佛创教及与弟子传教时期,称为根本佛教或原始佛法。 第二个时期:公元前四世纪中叶——公元一世纪。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485375404.html
  • 丛林执事

    佛教丛林僧人众多,机构庞大,其繁杂的日常事务,全靠所设的执事来共同办理。古代丛林中的执事,有列职与序职之分。列职相似于职务,侧重按办事能力和工作需要列其职别;序职相似于职称,侧重按出家资历和功夫...讲,戒腊即是加入僧籍的年数,相当于在家人的工龄。戒腊最长的僧人称为“上座”,在丛林中备受尊敬,其发言常带有权威性。 僧人序职的高低与其戒腊的长短一般是互为增长的。同时,序职的授予是在佛教的实践中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8365579655.html
  • 学佛催化剂── 助缘

    注意菩提心而导致的结果。   在大乘佛教过程中,自我们初发菩提心到最终圆满佛果,在这中间诸佛菩萨当然是我们至关重要的所依助缘,这点很多人都知道。但是,很多人却不清楚,除了诸佛菩萨外,三界芸芸众生...利益有情是基本的行为规范,如果一个人只知道尊重佛陀而不尊重众生,那么他不能算是真正的佛弟子,而“敬佛不敬众”,也决不是佛教的教法与行为。那么敬众而不敬自己家庭成员,那前面的行为是根本无法保证完成。因为...

    苏梅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8/08325688995.html
  • 对重庆华岩寺的组织管理模式及社会责任承担的思考

    ”总摄五大系统工程---“戒、定、慧”三学的工程;净化世道民心的弘法工程;福泽万代的佛教文化工程;承前期后的佛教教育事业以及佛教的慈善公益工程。“菩提心为依怙”能保证寺院的组织管理及社会责任承担,不会偏离社会、佛教的正轨。  二、以为核心  “华岩家风”中的佛教,并不是简单的心理调适和治疗,也不是通灵达神的经忏佛事,而是追求一种超越自我的、身心自在的和谐生活。强调学佛者道理圆融,行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22865119.html
  • 试论中国佛教禅定的特质

    痛苦的结果,道是消灭痛苦的途径,这是净缘因果。禅定作为佛教的主要法门之一,就包含在道谛之中。   小乘佛教所修行的道,包括以“八正道”为主的“七科三十七道品”。八正道又可归结为戒、定、慧三学,此三学通常被看成是佛教的全部。三学是相辅相成、密不可分的,戒是基础,依止于戒,心乃得定:定是承上启下的中心环节,由戒生定,因定发慧;慧为根本,依止于定...

    华方田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422969696.html
  • 参加第二届两岸禅学研讨会的感想与建议

    并进而走向对初期佛教方法的探究。对戒律的寻求显然是对佛教界当前种种乱象的一种抗议;而对方法的探究则源于对汉传佛教传统方式的不满。由于对传统方式不满,所以不少人到印度初期佛教,乃至南传佛教、藏传佛教去寻找更加“有效”的之路。“出离汉传佛教现象”的出现不是偶然的,看来它与日本近年兴起的“批判佛教”似乎一脉相承,遥...

    方广锠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443669713.html
  • 试论敦煌佛教愿文的类型

    内容摘要:本文针对敦煌汉文写本中佛典占了95%的内容的事实,提出并界定了敦煌佛教愿文这一概念;将敦煌佛教愿文分为:佛教礼仪愿文、佛教愿文、佛教祈福禳灾愿文、佛教丧葬愿文和综合类愿文五类;并重点...。因此,我们认为“敦煌佛教愿文”就是指敦煌遗书中以佛教信仰为出发点的,表达人们祈福避祸目的的文章。  二  按内容的不同,敦煌佛教愿文可以分为五类:即佛教礼仪愿文、佛教愿文、佛教祈福禳灾愿文、佛教...

    陈晓红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50844698.html
  • 贝施特和智顗论“恶”的宗教价值——兼谈宗教中的“善恶”观念

    ,“善”是有助于宗教的,但是贝施特和智顗分别站在犹太软和中国佛教天台宗的立场揭示了“恶”对于宗教的积极作用,阐明了“恶”...尽管这只是一个粗线条的轮廓,但是,它至少告诉了我们,宗教中的“出世问善恶”是从宗教角度讲的,而不是从社会伦理角度讲的,因而它并不直接具有伦理学的意义,比如犹太教的上帝和佛教的...

    陈坚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281463867.html